查看原文
其他

中关村仅位列37名:531个国家级开发区土地集约状况大排名

链接企业与园区的 园区荟 2022-05-16


近日,自然资源部在其官网对外公布了2019年度全国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监测统计工作结果。据园区荟(ID:biaozhunpark)了解,2019年度监测统计在2018年度全国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全面评价工作基础上开展,更新时点为2018年12月31日。


国家级开发区总体经济社会效益显著,在引导和带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据悉,参与本次监测统计的国家级开发区共531个,监测统计范围面积49.57万公顷,平均每个开发区面积约为0.09万公顷。


按区域分,东部地区245个,中部地区112个,西部地区120个,东北地区54个;按管理类型分,经济技术开发区、边境经济合作区等经济类开发区244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高新类开发区161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126个;按监测统计类型分,工业主导型开发区421个,产城融合型开发区110个。



自然资源部的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12月31日,531个国家级开发区累计完成工业(物流)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5.30万亿元;实现工业(物流)企业总收入23.41万亿元,开发区二、三产业税收总额2.06万亿元,工业(物流)企业税收总额1.17万亿元。


土地开发率提高,用地效益有所降低


数据显示,参评国家级开发区扣除河流、湖泊、山体等不可建设土地后,共有可开发建设土地47.80万公顷。其中,达到“三通一平”以上供应条件的土地42.32万公顷,土地开发率88.53%,比2018年度提高了1.32个百分点。


在土地利用强度方面,参评国家级开发区综合容积率0.96,工业用地综合容积率0.91,二者分别比2018年度提高了约0.02、0.01;建筑密度32.30%,比2018年度提高了0.72个百分点;工业用地建筑系数51.37%,比2018年度提高了0.38个百分点。


在开发区用地结构方面,参评国家级开发区工矿仓储用地面积17.82万公顷,工业用地率48.65%,比2018年度提高了0.14个百分点;住宅用地面积5.80万公顷,占已建成城镇建设用地的15.84%,比2018年度提高了约0.30个百分点。


用地效益方面,参评国家级开发区工业用地地均税收达到656.64万元/公顷,比2018年度减少了4.41%。工业用地地均收入13139.37万元/公顷,比2018年度减少了2.17%。综合地均税收561.67万元/公顷,比2018年度减少了0.79%。


六成开发区的土地开发率超过90%


数据显示,参评国家级开发区中,土地开发率超过90%的开发区超过6成(64.78%),土地供应率超过90%的开发区超过7成(71.94%),土地建成率超过90%的开发区超过7成(74.39%)。同时,综合容积率达到1.0的开发区仅有3成左右(34.83%),建筑密度达到30%的开发区6成左右(61.77%)。


工业主导型开发区中工业用地率超过50%的超过7成(74.82%)有8个工业主导型开发区已经转变为产城融合型开发区,其中工业用地率已不足30%。国家级开发区内土地供应和开工建设情况较好,但开发区用地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已建成城镇建设用地综合利用强度仍存在进一步挖掘潜力。


41个开发区存在闲置土地,占7.72%


受宏观经济形势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国家级开发区经济、人口数据总体较上一年度明显下滑,工业用地地均税收、工业用地地均收入、综合地均税收、人口密度与2018年度分别减少了4.41%、2.17%、0.79%和1.11%。


部分开发区投入产出效益偏低,有57个开发区工业用地地均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低于3000万元/公顷,有79个开发区工业用地地均税收在100万元/公顷以下,有27个开发区综合地均税收在100万元/公顷以下。开发区用地效益有待进一步提高。


本年度参评国家级开发区闲置土地面积有所增加,存在闲置土地的开发区共计41个,占参评开发区的7.72%闲置土地面积433.08公顷,土地闲置率0.11%,比2018年度增加了0.03个百分点。这些园区需进一步加强用地的供后监管和存量用地盘活力度。


东部集约水平最高,中部供应率最高


数据显示,东部地区开发区用地效益相对较好工业用地地均税收达到828.80万元/公顷,分别是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的1.94倍、2.18倍和1.71倍;综合地均税收达到727.41万元/公顷,分别是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的1.70倍、2.15倍和2.20倍。


东部地区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最高,工业用地率、工业用地综合容积率、工业用地建筑系数均高于其它区域,产业用地特征突出。土地闲置率比2018年度增加了0.05个百分点,增幅较其它区域多,应引起注意。


中部地区开发区土地供应率最高,土地利用强度水平仅次于东部地区,土地产出效益较上年度下降明显。中部地区开发区土地供应率达94.84%,高于其它区域。建筑密度、综合容积率、工业用地综合容积率分别达到34.95%、1.00和0.92,排在首位或次位。


中部地区开发区工业用地地均税收、综合地均税收分别为426.32万元/公顷和429.05万元/公顷。在工业用地固定资产投入强度较上年度增加13.51%的情况下,工业用地地均税收、综合地均税收分别比2018年度减少了8.45%和2.47%,产出效益有明显下降。


西部用地率最低,东北地均税收最低


西部地区开发区土地供应率、工业用地率明显低于其它区域。西部地区开发区土地供应率、工业用地率分别88.99%、38.11%,处于全国最低水平。经测算,西部地区省级开发区工业用地地均收入为0.36亿元/公顷,尚不到西部地区国家级开发区的一半。


东北地区开发区土地利用强度最低,工业用地投入持续偏低。东北地区开发区综合容积率、建筑密度、工业用地综合容积率、工业用地建筑系数分别为0.80、28.06%、0.72、48.51%,均低于其它区域,土地利用强度明显偏低。


东北地区开发区综合地均税收处于全国最低水平,为330.70万元/公顷。从实际管理范围内土地投入产出情况看,工业用地地均新增固定投资强度不到批准范围内的八成,工业用地地均税收不到七成,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明显低于批准范围。


高新类开发率最高,经济类建筑密度最高


高新类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整体水平最高,总体来看,高新类开发区土地开发率、土地供应率、土地建成率、综合容积率、工业用地综合容积率、工业用地固定资产投入强度、工业用地地均税收、人口密度均为全国最高。


其中,土地供应率和土地建成率分别达到95.57%、95.13%,分别是经济类开发区的1.03倍、1.02倍,综合容积率、工业用地综合容积率分别达到1.06、0.97,分别是经济类开发区的1.15倍和1.11倍;工业用地固定资产投入强度、工业用地地均税收、综合地均税收、人口密度分别达到9436.68万元/公顷、801.14万元/公顷、624.72万元/公顷、106人/公顷,分别是经济类开发区的1.15倍、1.42倍、1.24倍、1.50倍。


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工业用地率、工业用地建筑系数分别达到66.69%、55.51%,为全国最高,但土地建成率、综合容积率、建筑密度均为全国最低,分别为83.22%,0.68、30.20%。用地效益与高新类开发区也存在一定距离。


经济类开发区建筑密度达33.04%、为全国最高,土地开发率、土地供应率、土地建成率分别为87.92%、92.67%和93.36%,与全国水平基本持平。但工业用地地均税收、综合地均税收均最低,分别为全国平均水平的86%和90%。


工业主导型日趋集约,产城融合型下滑


根据综合评价和监测统计结果,分别以2018年度评价时工业主导型和产城融合型开发区土地利用集约度为基准值100,综合测算2019年度工业主导型开发区土地利用集约度分值为101.58,产城融合型开发区土地利用集约度分值为97.91。


工业主导型开发区工业用地率达到58.58%,超过产城融合型的2.41倍。建筑密度、工业用地综合容积率、工业用地建筑系数分别达到33.39%、0.91、51.83%,工业用地地均税收、综合地均税收分别达到664.55万元/公顷、573.42万元/公顷,均高于产城融合型开发区。


产城融合型开发区土地开发率、土地供应率、土地建成率分别为90.50%、94.99%、95.49%,均高于工业主导型开发区。产城融合型开发区工业用地固定资产投入强度为9548.09万元/公顷,工业用地地均税收为609.71万元/公顷,综合地均税收为532.81万元/公顷。土地闲置率为0.19%,用地效益和管理绩效较不理想。


2019年度国家级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排名


工业主导型开发区的综合排名中,位列前十的为广东福田保税区、漕河泾综合保税区、深圳高新区、无锡高新区综合保税区、昆山综合保税区、安徽合肥出口加工区、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东莞松山湖高新区、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常熟经济技术开发区。



工业主导型开发区工业用地综合容积率单项排名中,广东福田保税区、汕头高新区、石家庄综合保税区、贵安综合保税区、深圳高新区、珠澳跨境工业区、浙江金华金义综合保税区、佛山高新区、安徽合肥出口加工区、绵阳出口加工区位居前十。


工业主导型开发区工业用地地均税收单项排名中,上海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深圳高新区、广东福田保税区、上海外高桥保税区、广州高新区、长春高新区、广州经开区、宁波石化经开区、武汉经开区、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位列前十。



产城融合型开发区的综合排名中,位居前十名的为苏州高新区、唐山高新区、上海虹桥经开区、重庆高新区、重庆经开区、上海陆家嘴金融贸易区、昆明高新区、兰州高新区、西安经开区、宿迁经开区。中关村科技园仅位列第37名。



产城融合型开发区综合容积率单项排名中,上海虹桥经开区、承德高新区、兰州高新区、德阳经开区、重庆高新区、西安经开区、昆明高新区、苏州高新区、洛阳经开区、唐山高新区位居前十名。


产城融合型开发区综合地均税收单项排名中,上海虹桥经开区、上海陆家嘴金融贸易区、上海紫竹高新区、苏州高新区、济南高新区、武汉东湖高新区、重庆经开区、漳州台商投资区、乌鲁木齐经开区、中关村科技园区高居前十。



来源 | 园区荟(ID:biaozhunpark

整理 | 荟荟

资料 | 国家自然资源部官网


——往期文章推荐——

产业园区互联网指数 | 城市政商关系排名 | 产业微城

湖南园区实力榜 | 瞪羚企业成招商新宠 | 招商蛇口

宋卫平和特色小镇方法论 | 总部经济饥渴症

机器人企业选址取向 | 乌镇突围 | 经开区如何转型

上海2020重大项目名单 | 北京2020重大项目名单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